市交通运输局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让农村路成为“致富路”
发布日期: 2021- 11- 05 12: 17 信息来源: 市交通运输局 浏览次数: 字体:【

市交通运输局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坚持为群众办实事、为人民谋幸福,高标准推动农村公路建设,打通群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助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将农村公路建设与生态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有序推进农村路网优化,实现“一年提标扩面、两年初见成效、三年全面提升”。截至2021年7月底,全市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9368.1公里,其中县道1790.5公里,乡道3481.5公里,村道14096公里,此外还有村内街巷2万余公里的。基本实现了县县通高速、乡乡通干线、村村通油路、户户硬化路。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累计完成投资20.8亿元,完成路网提档升级工程544公里、路网延伸通达工程166公里、路面状况改善工程1127公里、重点村道安防工程117公里、危桥加固改造27座,全市农村公路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村公路基本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一、“实”字当头抓建设。市交通运输局始终把解决人民群众实际困难和问题作为出发点和着力点,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倾听民心民意,了解诉求建议,全力把农村“烦心路”打造为群众“连心路”,为人民群众安全畅通出行保驾护航。针对我市农村公路建设起步较早,个别路线已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加的出行需求的现状,深入实施农村公路提质增效工程,一是高标准建设农村公路主干道,实施路网提档升级、路网延伸通达等项目,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和覆盖广度,不断完善城区和对外通道的县域农村公路交通网络,加快市县之间、县县之间、城乡之间的互联互通;二是畅通微循环,大力发展“村村通”、“户户通”工程,打通群众出行的“最后一米”,让群众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红利;三是不断提升农村公路通行质量和服务能力,实施路面状况改善、危桥改造、村道安防等项目,推动农村公路由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发展,逐步构建网络完善、结构合理、等级匹配、安全便捷、绿色环保、客运能力提升的内通外联交通格局。

二、“畅”字当头抓养护。市交通运输局多措并举促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在推动全市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上下功夫,一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出台了《济宁市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建立权责清晰、齐抓共管、运转高效的农村公路管护运营机制的总体要求,明确市、县、乡三级职责分工、全面推行“路长制”的发展方向,强化人员、资金、政策三重保障,为探索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新机制提供坚实政策支撑。二是加大对农村公路路面状况改善工程的投入力度。目前,全市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年均养护里程达到7%,县乡公路中等路以上比例达到89%,农村公路路面质量状况和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为广大农村群众提供了良好的交通通行条件,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三、“好”字当头抓发展。市交通运输局坚持用为民办实事的生动实践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为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交融,进一步发挥农村公路的产业效益,全市交通运输各级各单位以日益完善的农村公路交通网络为依托,积极推进城乡客货运和物流业发展,逐步建立起以济宁城区为中心,辐射周边县(市)区,覆盖各乡、村的物流运营网络,全市村级物流网点覆盖率达到97%,激发了新农村建设新活力。邹城市率先建立 “快递+电商”模式,建成乡镇快递电商公共服务中心10处、村级“快递+电商”服务站10处,在樱桃节期间,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引导快递企业与电商对接,拓展上门包装、仓储服务、定制专线、冷链快递等运作模式,开通70个流向、46条冷链直达线路,使陆运网、航空网两翼齐飞,樱桃销量较往年大幅攀升,极大带动了农村产业经济的发展,真正将农村公路打造成为了“致富路”。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