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党务业务融合,聚焦主业,聚焦大局,推动发展,将年度重点业务目标、窗口服务提升、信息化建设等工作与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全面推进,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用“智慧公积金”解决一批老百姓“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1月7日,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会上,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被省人社厅、省住建厅联合表彰为“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先进集体”。
便民举措提档升级,在全省率先打造贷款业务新模式济宁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按照“智慧公积金”的发展定位,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在全省住房公积金系统率先开发了征信查询前置系统,打造了贷款业务新模式。
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查询个人征信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原有征信查询模式存在效率低下、无法完成“一次办好”的弊端。而前置系统是按公积金业务系统的指令实施,可以完成征信查询、结果保存、信息筛选、结论判断等功能,严格按照贷款规则为业务办理提供可靠依据,较之原有模式,具有“不沾手、数据真、效率高”的优势。自系统上线以来,已通过该系统查询个人信用报告16951人次,大大提高了业务办理效率和群众体验度。
财务管理安全高效,迈向电子化信息化“快车道”。中心大力推进住房公积金银行回单电子化、财务档案无纸化工作,住房公积金财务管理工作展现新局面。截至目前,全市15家业务受托银行中已经有12家完成了电子回单上线工作,中心超过95%的业务实现了银行回单电子化。
便民信息推送更精准,手机号白名单让群众“高枕无忧”。自手机号白名单业务实施以来,中心各管理部认真开展学习培训,安排业务骨干熟悉操作流程。截至5月25日,仅城区二部就受理柜台入库业务93人次。针对开户缴存的136名灵活就业人员和系统筛选出的归集手机号和贷款手机号不一致的43名缴存职工,该部安排专人逐一进行电话通知,提醒他们尽快通过柜台办理、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加入手机号白名单管理库,告知他们每月20日集中委托扣划失败时可以收到扣款失败的短信提醒,方便日后顺利办理各项公积金业务。
支持老旧小区改造,加装电梯提取“雪中送炭”。为进一步完善既有住房加装电梯提前住房公积金的业务流程,方便住方便职工办理相关业务,5月31日,中心出台文件《关于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提前住房公积金的通知》。通知依据《关于印发<济宁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济建〔2020〕41号)有关规定,明确我市经住建部门批准的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无未结清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完成特种设备使用登记之后,可以提取产权人本人及配偶的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
让制度惠及更多群众,归集扩面“大攻坚”旗开得胜。千方百计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惠及面,按照“先低后高、先易后难”的原则,摸清本辖区应建应缴企业数量,组织开展民营企业扩面“千万工程”,针对未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规模以上企业,未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上市挂牌后备企业、“一窗通”推送企业,建立2021年全市重点目标开户企业台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推动住房公积金归集扩面工作的开展。截至5月下旬,全市共归集住房公积金38.6亿元,新增归集人数24451人,新开户民营企业833个,新增民营企业缴存职工5235人。
切实维护缴存职工利益,逾期贷款“大清理”硕果累累。中心把维护全市缴存职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强化逾期贷款催收,加强贷款风险控制,采取电话、短信、上门等多种形式,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逾期贷款专项清理活动。在此基础上,对于较难催收的长期逾期户,积极采取司法程序、跟进强制执行等手段,一人一策、逐笔清理。活动开展以来,经过两个多月的逾期贷款专项清理活动,逾期率由3月底的0.42‰下降至5月底的0.35‰,逾期清理对象笔数由3月23日的292笔,下降至5月底的135笔,其中:1-2期的下降122笔,新增20笔;3-5期下降30笔,新增21笔;6期以上减少5笔。逾期金额减少111.09万。
着力提升百姓满意度,服务水平“大提升”有口皆碑。中心全面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通过数据共享和信息联网,进一步精简证明事项,截至目前,仅保留房屋套数、异地缴存2项证明材料。积极对接市大数据中心,推进电子证照系统应用,已启用的电子证照包括电子营业执照、电子不动产权证等6种,应用于住房公积金29个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工作有序推进,按时完成3项跨省业务通办、提前完成4项跨省业务办理,受到群众高度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