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化和旅游局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坚持“四聚四创”,以群众满意为第一追求,以优化服务为第一保障,以管理创新为第一动力,不断提高基层文化设施建、管、用水平,持续丰富公共服务产品供给,打造文化艺术精品,全面提升文化服务效能,努力开创文化惠民、文化便民、文化乐民新局面。
聚焦“我为群众办实事”,创新打造高品质的城市文化地标。济宁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杂技城组成的“四馆一城”,是市委、市政府坚持高标准、大投入实施的文化工程、民心工程。运营以来,济宁市图书馆已经接待读者160余万人次,举办各类阅读推广、国学讲座、展览和读书朗诵等读者活动972场,官方微信推送各种读者活动信息1991次(条),新增办证读者16693个。济宁市文化馆共举办各类展览37场,开办公益性艺术培训累计137个班次,培训学员20969人,举办百姓讲堂44期,微信直播观众38.1万人次,承办了各类演出活动112余场,深受群众欢迎。济宁市博物馆是党性教育基地,截至目前,共举办各类文化活动80场,接待群众50万余人次。济宁市杂技城推出《魔幻小丑嘉年华》、《艺•青春》、《汉风•百戏》、《不莱梅的音乐家》惠民演出28场。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四馆一城”聚焦“学党史、跟党走”,结合业务工作,组织策划了系列丰富多彩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为党史学习教育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聚焦“我为群众办实事”,创新提供高水平的文化惠民服务。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开展了“永远跟党走”市民艺术节系列活动、“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以及读书朗诵大赛、阅读推广、讲座培训、艺术交流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群众喜闻乐见的公益性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据统计,1-6月份,全市共开展群众文化活动10176场。推出了“乐响济宁·共圆梦想”月末音乐会和“名家名段月末戏曲演唱会”等剧场品牌活动,创新打造了“夜间十元剧场”,自6月15日起,开展“献礼建党百年——‘观电影·学党史’百场红色经典影片放映活动,已放映20余场。借助济宁大剧院平台增加高品质文化服务供给,已引进高水平演出32场。全市4家剧场加入了山东剧场院线,我市成为加入省市县三级联合购买文化惠民演出剧场数量最多的地市之一。
聚焦“我为群众办实事”,创新精塑高标准的文化艺术精品。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由市山东梆子剧院创排的山东梆子大戏《梦圆黄河滩》勇夺山东文化艺术“优秀剧目”奖,这是山东省舞台艺术的最高奖项,全省仅十部大戏获奖。入选了“百年征程 时代华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省优秀展演剧目和济宁市“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党史学习教育观看剧目,为全市党史教育演出2场,让1600多名党员干部接受了教育。济宁艺术剧院创排的《长征路上的少年军》被列为全市党史学习教育剧目,已于7月7日进行了专场演出,取得圆满成功。7月8日,为全市70多个市直部门、800名党员干部进行专场演出。在7月2日第十二届山东文化艺术节闭幕式上,我市倾力创作的音乐类作品《中国路》、戏剧类作品《心灯》等4件新创作品获得“第十二届山东文化艺术节群众艺术优秀作品奖”,获奖总数位居16地市第一名,占全省获奖总数的五分之一,成为获奖数量最多、入围作品数量最多的地市。济宁市杂技团原创滑稽作品《岁月》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杂技金菊奖,是我省23年来首个获得金菊奖的滑稽艺术作品,实现了山东省魔术艺术、滑稽艺术的重大突破。市委市政府为市杂技团颁发奖金20万元。
聚焦“我为群众办实事”,创新扩容提质高水准的文化旅游消费。举办第五届济宁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截至目前,开展各类文化旅游主题活动98项共787场次,参与群众87.6万人次,通过“济宁文旅”公众号发放6批惠民消费券170万元,涉及文创产品、图书报刊、文艺演出、旅游休闲等300余种产品及服务。举办山东省“好客山东·乡村好时节”主题年活动暨“胜日寻芳”赏花季启动仪式,在全市各县区同步举办各种踏青赏花活动,推出乡村旅游产品。推荐泗水等闲谷艺术小镇申报世界旅游联盟减贫案例,为全省唯一一个推荐申评案例。6月17日我局作为文旅领域全国唯一代表在国家发改委《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社会领域公共服务助力脱贫攻坚典型案例》新书发布暨经验交流会上作了典型发言。我市6个村入选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入选首批山东省景区化村庄23个,首批山东省精品文旅小镇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