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应急局第一党支部由局机关和安全生产技术服务中心联合组成,具有党建融合点多、业务覆盖面广、工作延伸线长的客观背景。近年来,在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强化理论武装,夯实基层基础,党建业务双融合,凝心聚力促发展,以高质量机关党建推动应急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强化理论武装
打造“忠诚”支部
一是加强政治引领。深刻把握应急部门的政治机关定位,一以贯之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以“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为有力抓手,发挥党支部班子带头引领作用,教育引导本支部广大党员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强化主题教育。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常抓不懈。全面推进贯穿全年的党史学习教育,坚持全员全过程参与,通过集中学习、在线学习、典型学习以及警示教育等方式,强化对党忠诚教育和纪律规矩意识,锤炼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
三是壮大党员队伍。严格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规定,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到预备党员转正等各个环节,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标准,确保程序合规、手续完备、档案齐全。年内确定发展对象1人,拟转为中共正式党员3人,以规范党员发展充实新鲜力量,为党的事业不断培育接续人才。
加强阵地建设
打造“书香”支部
一是健全完善党员活动阵地。对照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标准,高质量建设党员活动室1处,设置党内制度规定、党务公开、学习园地等固定板块,添置党务、文化、应急等各方面书籍篇目1000余册,打造便利的党建活动阵地,营造浓厚的机关学习氛围。
二是因地制宜设立“莲心驿站”。准确把握党风廉政建设新形势新要求,在党员活动室同步建设“莲心驿站”,作为廉洁教育宣传动员、党员群众谈心谈话的汇集点和连心点,全方位推进“四提醒”警示教育,常态化落实纪律条规常提醒、重点人员着重提醒、节假日集中提醒和薄弱环节专门提醒工作机制,让党员干部切实感到纪检监察工作就在身边,有效杜绝身边的不正之风和“微腐败”情况发生。
三是用足用好线上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党员教育网、学习强国、灯塔大课堂等网络学习平台,主动开设并积极参与网上专题班学习,不断增强学习灵活性。年内,本支部学习强国参学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党员教育网年均学习时长超过120学时,确保党员干部不管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能静下心来加强学习,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突出应急特点
打造“为民”支部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我们党的崇高理念,更是应急管理的根本价值遵循。本支部全体党员干部以自己的实际工作在基层一线抓践行,汇聚应急战线每一名共产党员的绵薄力量。仅以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防汛救灾、基层应急站点和安全资格考试为例:一是在防汛救灾方面,党员领导干部身先士卒、靠前指挥,坚持每日一调度,随时掌握水情、雨情、工情、险情等信息,确保遇有灾情险情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会商研判、第一时间应急处置。普通党员干部奋战一线、迎难而上,组织党员群众严防死守,完成工程和生产堤预加固,加强轮流值班、监测预警、堤库巡查、应急处置等,强化灾害隐患巡查排险,做到责任到位、巡查到位、措施到位、保障到位,及时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在防汛救灾工作中践行初心使命。二是在基层应急站点建设方面,围绕“最短时间抢险救援、最大程度减少损失”的目标,坚持把应急救援力量延伸到群众家门口和事故易发难救处,推动建成应急救援站468处(其中一级站59处、二级站224处、三级站185处),实现了城市重点街区、老旧小区、工业园区和偏远乡镇全覆盖,打通做实守护群众安全的最后一公里。三是在科学规范安全资格考试方面,统筹安排、合理规划设置考试点12个,尽可能均匀分布在各县市区,就近就便提供参考机会。采取“互联网+”模式,依托安全生产考试管理系统和济宁市安全生产大数据指挥平台,强化大数据分析使用,让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打造“智慧+”为民服务新品牌,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和赞扬。
紧扣凝心聚力
打造“活力”支部
一是党建业务双融合,激发主题党日创新活力。将主题党日与安全生产、防灾救灾减灾、应急救援等业务工作相结合,固化应急管理特有元素,深入开展“全国防灾减灾宣传日”、“安全生产月·党员在行动”“传承光荣传统,争做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排头兵”等主题党日,将党员教育管理与提升岗位履职能力同频共振。
二是发挥典型引领作用,以评先树优激发模范带动活力。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扎实开展“青春榜样”“青年先锋岗”等评先树优活动,培育市级青春榜样1人、优秀党务工作者1人,打造青年先锋岗1处,本支部获评市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实现了以典型示范引领,生动展现担当奋进的党员干部精神风貌,彰显新时代党组织的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是扎实开展支部联建,以优良党风带动民风社风。党员领导干部多次前往联建村以及困难群众家中,为联建村建设发展献计献策,为困难群众送去生活物资,筹集协调资金近300万元帮助联建村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协调推进“电代煤”试点和农村公厕建设,对主要路段排水沟进行了疏通及加宽,进一步美化了村居环境,以真情实意推动联建工作取得丰硕成果,提升基层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