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曾参(前505~前432),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今山东省平邑县南武城村,一说今山东省嘉祥县)人,曾点之子。曾参十六岁受业于孔子,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孔子的孙子孔伋(字子思)师从曾参,子思弟子又将学问传授给孟子。因之,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孝道为先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曾参立身恭敬谨慎,重视自我反省,据《论语》记载,曾参每天“三省吾身”。齐国、楚国、晋国想要聘曾参为高官,皆被拒绝,正如其所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在孔门弟子中,曾参以孝著称,其父曾点去世,他绝食七日。孔子曾经对曾参讲解孝道,曾参据此写成《孝经》一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除了孝道,他还著有《大学》等儒家经典。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本有《曾子》十八篇,后失传,一说今《大戴礼记》之四十九到五十八篇原为《曾子》一书中的十篇。
曾参为孔庙四配之一,在宋代儒者把《大学》列为“四书”之一后,对中国学术及中国人之言行产生了广泛影响。宋高宗曾御制《曾子像赞》,元文宗封曾参为郕国宗圣公,后人多尊之为“宗圣”。
杀猪教子
人无信不立,倘若信口开河,就会失去别人信任,不仅给别人造成损失和伤害,自己也难以在社会上立足。所以,要别人守信,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则,不然就难以使人信服。
有一天,曾参之妻有事要去集市,年幼的儿子扯着母亲的衣襟,又哭又闹,吵着也要去。为了安抚孩子,曾参的妻子便哄道:“好孩子,你先回家。等我回来,就把咱家那头肥猪杀了给你吃。”
曾参的妻子办完事情回家,只见曾参已拿绳子捆住了家里的肥猪,磨刀霍霍,准备杀猪。妻子一见慌了,急忙上前拉住曾参说:“你真的要杀猪吗?我说那话只不过是为了哄哄儿子不哭罢了。”
曾参听后,脸色骤变,十分不悦,严肃地对妻子说:“小孩子是不能被戏弄的,因为他们心智尚不健全,要靠父母以身作则,听从父母的教导,才能分辨是非善恶。你现在食言欺骗他,不是教育他欺诈吗?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再相信母亲了,这不是正确的教育方法。”说完,就动手把猪杀掉,做成了美味给儿子吃。
曾参家里很贫困,若将一头猪养大,拿到市场上卖掉,必定可以补贴家用,但是妻子话已出口,则断然没有不杀的道理。人小的时候,正是养成健康人格的重要时期,父母更要言出必行。曾参著有《大学》一书,讲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从这一件小事,也更能看出他的贤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