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进机关】儒家故事 | 子贡:庐冢六年
发布日期: 2023- 03- 30 09: 19 信息来源: 孔子研究院 浏览次数: 字体:【

子贡是孔子最亲近的学生之一。在众弟子中,孔子与子贡的关系超出一般。《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病,子贡请见。孔子方负杖逍遥于门。曰:‘赐,汝来何其晚也?’”意思是说,孔子病了,子贡去看他。孔子拄着拐杖站在门口对子贡说:“赐啊,你怎么来这么晚啊?”由此可见两人亲密的师生之情。从目前的资料来看,在众多弟子中,孔子唯有对子贡才如此表达情感。

相传子贡精通“堪舆”学,即风水学。风水家业内传说,孔子的坟墓地点就是子贡勘定的。

孔子安葬后,众弟子皆在墓地守丧三年。三年满,相诀而去。唯有子贡比其他人多守丧三年,以尽其特殊之“孝”道,这种师生情谊是前无古人的,足见子贡和孔子关系至深。后人为纪念此事,在子贡守墓的地点建屋三间,立碑一座为“子贡庐墓处”。

子贡在独自守墓的漫长期间,将南方稀有珍木楷树,移植孔子墓旁,这就是“子贡手植楷”。清康熙年间,这棵楷树遭遇雷火,康熙得知此事,诏令重植楷树一株,并将枯木供奉起来,立碑刻石纪念。石碑正好立在当年子贡挥泪植树的原址。

也有传说“子贡手植楷”是子贡从南方带回的一段楷木哭丧棒长成的。那个“植”字本来是少一横的,相传孔子仙游时,子贡未能及时赶回,所以“植”字少了一横。孔子弟子有三千, 子贡一人就相当于一千人,足见他的地位之高。从南方匆匆赶回的子贡守墓六年,一直泪流不止,自己的哭丧棒经眼泪浇灌,竟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巨木。

清代学者施闰章曾做《子贡植楷》,诗云:

不辨何年植,残碑留至今。

共看独树影,犹见古人心。

阅历风霜尽,苍茫天地阴。

经过筑室处,千载一沾襟。

相传这块碑有个很奇怪的现象,每年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前后,也就是传统上大祭孔子的时间,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在石碑的表面,总是湿漉漉地挂满了一串串水珠,酷似一个极度伤心的人正在流泪。假如把碑上的水珠擦去,不一会儿,串串水珠接着就又冒出来。所以它又被称为“流泪碑”,传说那是子贡在为老师的离去而哭泣。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