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以及市直机关工委的关心指导下,学院党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强化“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的胆识魄力,形成以“四轮联动”创建优秀传统文化与基层党建“双向驱动”新模式,实现了基层党建与业务工作双向提升、一体发展的良好局面。学院党建做法成功入选“全国第六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为全国干部学院系统唯一入选,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市委办公室同时给予通报表扬。
加强思想涵养,构建“基层党建+传统文化”党员教育体系。学院党委坚持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党员日常教育培训,健全党委、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个人“四级联动”学习机制,将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民本民贵、规矩意识等思想有机融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持续开展“读书沙龙”“理论征文”“政德讲堂”“我来讲党课”等活动,学深悟透优秀传统文化所蕴藏的治国理政智慧和修身之道,学院党员干部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不断提升。去年,学院5堂课程入选全省基层干部培训优秀网络课程,数量位列全省干部学院第1位。出版的《干部政德教育丛书》和《王杰精神的时代价值》入选山东省党员教育培训好教材第一批推荐书目,为全省干部学院系统唯一入选。《传统政德创造性转化理路研究》课题成功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立项,实现政德教育国家级课题立项零的突破。
突出载体融通,搭建“基层党建+传统文化”互融共促桥梁。坚持把基层党建与干部政德教育工作紧密结合,创新开展“我的入党故事”主题班会、“红色家书中的信仰”主题活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党内学习教育活动,实现与革命文化的互融互动,教育党员干部弘扬光荣传统、发扬良好作风。先后开展“五赛五比”“双争双做”等系列活动,动员各部室争创“五个好”部室、党员个人争做“五能型”人才,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不断以身作则、修身自省、自强不息。在去年“干部政德教育标准化”省级试点工作中,学院上下齐心协力、密切配合,高标准高质量完成100余项标准化制度编制,并成功创建“干部政德教育”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成为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国家级干部教育标准化试点项目。
强化行动引领,突出“基层党建+传统文化”先进典型示范。注重挖掘学院党员干部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突出表现,积极开展“身边榜样”“担当作为好干部”等评先树优活动,使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近年来,学院荣获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市模范机关建设工作表现突出单位、市直模范机关创建示范点、市直机关五星级党支部等称号,100余人次获得“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等市级以上奖励和荣誉。在模范典型的示范引领下,学院形成了争当先进、争做标杆、争相奉献的良好氛围。在去年中组部办学质量评估工作中,学院对照要求不断提升办学质量,从全国1690余家培训机构中脱颖而出,成功列入中组部新公布的省党性教育干部学院目录,是全省能够独立办学的2家干部学院之一,也是目录中全国唯一一处创新运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干部、唯一一处以“政德教育”为办学主题的干部学院。
打造环境文化,注重“基层党建+传统文化”浓厚氛围塑造。续加强品牌创建和宣传推介,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党建文化融入院区建设、融入对外合作交流、融入学员日常管理,处处彰显传统文化气息、时时体现“学院姓党”原则,为政德教育品牌培塑营造良好环境。“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入选2021年山东省改革品牌,为济宁市唯一入选的省级改革品牌。学院顺利通过省对口支援办公室评估验收并成功入选“山东省支援协作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是全省唯一入选的干部学院,也是济宁市唯一入选单位。争取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耘耕计划”研究生实践项目落户济宁,我市成为北大在山东设立的首个“乡村振兴”专题实践基地。在仅有的2个月办学时间内,安全稳妥承接了52期全国各地培训班,平均每周举办7个培训班,其中培训省直以上部门单位人数占比达到56%;争取省委组织部安排8个全省政德教育培训班在济宁举办,培训成效得到省委组织部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下一步工作中,学院党委将更加自觉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把“学院姓党”作为干部政德教育工作的根本原则,强化使命担当、积极履职尽责,将模范机关建设融入干部政德教育工作全过程,更好推进学院规范化、特色化、内涵化发展,努力创建全国一流干部学院,在服务济宁高质量发展大局中创造新的成绩。